基层风采
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举办长征精神宣讲团报告会
发布时间:2016-11-07                                    浏览次数:712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帮助师生更好了解、解读长征精神,20161025日下午在5301教室,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邀请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政治学院名师张云教授为学院师生进行了长征精神宣讲团报告会。张教授用鲜活的事例和生动的言语,为大家讲述了长征的故事与精神。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全体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中国语言文学系新生党员等一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烈的征途。在长达两年的艰苦卓绝的征途中,红军战士所表现出的无畏艰难,勇于牺牲,舍己为人的长征精神在今天仍旧激励着我们前行。本次讲座中,张云老师分别从长征的概念,长征精神以及时代意义三方面与我们一同探讨慢慢长征路。



首先,张云教授向大家解读了长征的一些基本概念,帮同学们长征的基本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张云教授解释,从狭义上来说,长征是指中央红军,也即红一方面军的一次战略军事转移。从广义上来说,长征也包括了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长征跨越中国十四个省,总路程长达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征程。埃德加斯诺曾这样评价道:长征是一次可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远征,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现代史诗与他相比,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就像一次假日远行

接下来,张教授着重向同学们解读了长征精神,包括了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独立自主的基本遵循、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自觉坚守的群众纪律、情系他人的无私奉献六个方面。张云教授认为,长征对于我党而言是意义非凡的。如果说,长征之前,红军遭受惨败,长征是出于无奈的选择;那么长征中的遵义会议则是让我军摆脱困境,赢得最后胜利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上纠正了倾错误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这一成果经过四渡赤水、佯攻贵阳、进军云南、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军事行动的实践得到了证实。由此也确定了毛泽东的党内领导地位。长征中的遵义会议是毛泽东成功的开始,也是中国革命有挫折转向胜利的开始,被誉为新曙光、新纪元、里程碑。



在红军长征的路途上,期间的艰难困苦无需多言。然而,越是困苦越是能展现出红军将士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团结协作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将士们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自觉坚守的群众纪律让人自叹不如。张云老师为我们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红军将士在路过四川得荣县时,挖了村民的稻米。因村民不在家,同时红军困苦手边没有钱,便留下了一张借条,并承诺在红军胜利后一定加倍奉还。在这一张简单的借条里,我们看到的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看到的是对于胜利的绝对信念。



最后,张教授谈到了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张教授认为,红军长征是一部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他们的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仍需要提倡,需要发扬光大。长征精神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民族精神的最高彰显,同时也有着时代特征,时代意义。在今天,面对着国内国外的复杂局势与变革,我国正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考验。能不能经得起这种挑战和考验,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否,是至关重要的。张云老师提出: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具有一系列内涵、要求与条件的崭新的制度,要建设好并不容易,必须经过长期的探索和艰苦奋斗。这与长征精神不谋而合。

习主席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忘初心,方能继续前行。今天的我们更需要坚定不移地相信党的领导,相信马克思主义,才能将我们的社会国家带向更好的明天。而张教授认为,红军长征正是我们不忘初心的光辉典范。而今天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中,同样需要长征精神的发扬光大!张云教授的演讲让老师和同学们重新回忆起长征的点点滴滴,帮助大家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注入了新的强心剂。而对于党员以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入党积极分子们而言,更是加强了他们对于我党的理想信念,激励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Copyright©2013 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电话:021-65642280 传真:021-6564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