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要闻
理想照黔路,共赴新征途| 复旦大学港澳台学生暑期赴贵州开展国情考察活动
发布时间:2023-10-17                                    浏览次数:10

    为教育引导我校港澳台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聚焦服务“国之大者”,带领我校港澳台学生“小我融入大我”,在社会实践中深刻体验祖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生态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战略部署,精准锚定人生发展方向。2023年6月24日至28日,复旦大学组织26名优秀港澳台学生来到贵州这片文化沃土,开展以“理想照黔路,共赴新征途”为主题的国情考察活动,在实践中展现青春风采,在行走中感受时代脉搏。

  贵州,又称“黔”或“贵”。它孕育了悠久的革命历史,是中国革命事业开辟过程中的重要战场之一。近年来,贵州充分利用政策、地理等优势,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科创加速“城”长。在为期五天的考察中,同学们用步履丈量广阔的贵州土地,共同参访遵义会址、苟坝会址、红军烈士陵园和花茂村,了解红色文化;实地考察天眼科普基地、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感受科创发展;游观览赏甲秀楼、黄果树瀑布等地,体味山水风光。


重走革命之路,追溯红色基因

 6月24日,同学们开始了贵州之行的第一站——遵义之行,来到革命纪念地遵义会址、苟坝会址等地,立足于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参观会议旧址、学习会议精神,重温以前的激情岁月,缅怀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在革命道路的行走过程中点燃爱国热情。而后,大家来到红军烈士陵园,为无数因保家卫国而牺牲的烈士献上深深的敬意。

 6月25日,大家启程前往红军长征途经之地——花茂村。2014年,遵义充分开发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和传统工艺技术,将新农村与旧土陶紧密结合,使花茂村从以前贫穷落后的小村,发展成为繁荣美丽的旅游景点,习近平总书记见到繁花似锦、整洁干净的村间小径,都不禁感慨:“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大家在参访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这片革命老区的魅力,也体会到“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后乡村的快速发展。


亲访创新基地,感受科创力量

 6月26日,经过三小时的长途跋涉,同学们来到了享誉全球的“中国天眼”的脚下。它展现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显著进展和创新能力,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中国在科学研究和高科技领域所投入的大量资源、在尖端技术方面获得的重要突破,更激励着同学们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贵州作为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科技创新方面也行走在国内前列。6月27日,同学们前往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亲访全国一体化算力运营调度中心、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和华为云贵安数据中心。这次实地参访为同学们提供了接触和学习最新的数据科学和创新技术的宝贵机会,也为他们探索日后的创业、就业或深造提供了多重机遇和可能



游览奇山异水,体味贵州风光

 除了丰富浓郁的红色气息和飞速发展的科创力量,贵州的景色也是遐迩闻名。本次国情考察期间,同学们走入贵州的美景之中,在秀山翠峰间感受独特的黔地风采。大家走过闹中取静的甲秀楼,在历史底蕴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中感受“甲秀天下”的贵州美景;来到黄果山瀑布,见一片翠绿中,瀑布如银河倒泻,展现出美丽的山水风光……同学们共赏奇山峻岭、雨后彩虹,在贵州大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小组分享交流,共谈沿途感悟

  五天的国情考察,贵州浓厚的文化历史氛围、崇高的红色革命精神和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都让大家受益匪浅,同学们在真学、真看、真听中提高思想觉悟,增进责任担当。



  在考察的最后一晚,大家不仅以知识竞赛、谁是歌王等游戏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更通过分享交流会的形式,展示拍摄的照片、视频,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了自身的沿途感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他们本次贵州之行的收获吧!



管理学院本科生 郭梓桐(中国澳门)

  通过本次国情考察,我们见到了很多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在各个红色展馆中切身体会了那个时代的革命先辈的伟大,更有大数据中心和fast天眼,让我们学习了解到了国家前沿的科学技术。在旅程途中,我与同学们更加熟悉密切,成为了更亲密的好友。



数学科学学院本科生 黎卓林(中国澳门)

  这次国情考察,我们走访了遵义会议和苟坝会议的会址,在红军漫长的长征中,了解到红军一路以来克服的重重难关,也明白了党是如何作为我国的根基一步一步建设现在的中国。而后两日的科技之旅,天眼和云计算数据园区分别代表我国在现实科学和数字技术的尖端发展,让我深刻感受到我国的发展潜力。

经济学院本科生 庄恺祥(中国香港)

  这次考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花茂村,从陶艺文化一条街到《花繁叶茂》电影拍摄,花茂村走出了一条充满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通过产业振兴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催生了诸如“花茂人家”等诸多旅游服务产业街区,让我看到了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在人民群众与党的协力合作下焕发出的无限可能,也提醒着我们时刻牢记将来为国家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出一份力。



文字 | 冯歆瑶

编辑 | 陆一歆


Copyright©2013 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电话:021-65642280 传真:021-6564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