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链接
复旦大学2015年度本(专)科生十佳辅导员暨辅导员工作特色风采奖评选结果揭晓
发布时间:2016-01-18                                    浏览次数:3205

2015年1月7日,复旦大学2015年度本(专)科生十佳辅导员暨辅导员工作特色风采奖终审展评在光华东辅楼103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及学校有关职能部处负责领导出席并担任评委,各学院学生工作首要负责人、学工组长、辅导员和第22批人才工程预备队(一期)队员等也到场进行了观摩和学习。

经过材料申报、院系推荐、初审筛选和复审答辩等环节,共有23名辅导员从全校170余名本(专)科生辅导员中脱颖而出,进入终审展评环节。各辅导员结合带班实际,充分阐释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思考,交流了典型案例和有益经验,分享了师生间的动人点滴,更展示了多渠道、多维度、多平台开展学生工作的风采。每位候选人进行了精彩的陈述,经过将近四个小时的紧张答辩,最终高分子科学系邓瀚林等9位辅导员获得“2015年度本(专)科生十佳辅导员”荣誉称号,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许妍等6位辅导员被授予“辅导员工作特色风采奖”。

展评最后,校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宣布展评结果并讲话。尹书记充分肯定了辅导员队伍一年来的辛勤工作与丰硕成果,指出学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从政策、资源、机制等各方面为辅导员发展提供良好机会,不断提升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促进队伍专业化发展。尹书记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角度,结合复旦大学整体育人工作的环境背景,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阐述了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向,明确要以工作为抓手,通过项目的专业化带动队伍的专业化。她寄语全体辅导员们要不断提升水平,发挥优势,抓住机遇,适应学校发展形势,取得新的工作成绩。

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也是学校宝贵的人才资源,复旦大学历来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培养力度、提供发展平台、凝聚团队文化,连续十五年举行的“本(专)科生十佳辅导员评选活动”已成为学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品牌,不仅选树表彰了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作风优良、育人实效显著、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辅导员,从中更是走出了包涵、赵强、钟妮等全国优秀辅导员,为传承复旦经验、推动德育创新、培养一流人才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复旦大学2015年度本(专)科生十佳辅导员


高分子科学系

邓瀚林

基础医学院

张雯婷

经济学院

曹天睿

法学院

江国强

哲学学院

徐艺萍

材料科学系

王家明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晓森

历史学系

汤潮

物理学系

陈晨


复旦大学2015年度辅导员工作特色风采奖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许妍

新生适应性教育

基础医学院

徐盛

民族团结教育

法学院

杨军

党团建设

哲学学院

庄李俊

思想引领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赵晓惠

资助育人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单理扬

学生发展



复旦大学2015年度本(专)科生十佳辅导员风采


邓瀚林,现任高分子科学系2013级本科生班辅导员。以研究生助管的身份带班两年多来,针对学生特点、紧跟社会趋势、发挥个人优势,在主题教育、班级建设和发展指导方面开展工作。

作为院系网络思政职能辅导员,于3月开通“复旦高材生”,整合学工信息,成为院系网络思政的新载体,粉丝数季度平均增长89%,阅读数增长337%,总阅读达到8.7万余次。

学业方面,通过关注提醒、个人经验传授、学习互助等方式,加强指导,大一超过平行班绩点0.15以上,4学期平均绩点均3.20以上。

专业方面,利用院系学术优势和拔尖班机会,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专业认识,70%学生进入课题组,超过10人次申请学术项目,并积极组织学生赴名校、重点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专业前沿,激发学习兴趣。


张雯婷,现任2014级基础法医班、2015级临床医学(五年制)2班、武警班辅导员,同时也是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教师、2014级临床医学(五年制)1班导师。

2012年作为青年教师留校工作后,先后担任了2011级临床医学(五年制)1班,2014级基础法医班,2015级临床医学五年制(2班)和武警班总共186名同学的辅导员。

身为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青年教师,坚持奋战在科研、教学的第一线,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神经生物学》等课程的教学;作为14临床医学(五年制)1班的新生导师和专业导师,悉心给予每一位同学医学学习的专业指导;作为186名同学的辅导员,细心呵护着他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

在过去三年多的带班过程中,以班级建设为基础,营造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以思想教育为准绳,注重培养踏实诚信的学风;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关心学业,关注心理健康,培养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有为之才。


曹天睿,2012年9月入选复旦大学第19批“人才工程”预备队(一期),自2013年9月开始先后担任13经管试验3班辅导员、13世经辅导员、经济学院分团委书记、经济学院学生党总支委员、13世经党支部书记。始终坚持“关注个体成长,共谱集体荣耀”的育人宗旨和工作理念,从党建育人、氛围育人、实践育人、骨干培养四个维度入手,深挖潜力,提高班级凝聚力。

“学以致用,笃志践行”,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学术项目,目前共有20余人次参与到各类学术项目中。坚持党员带头,全员参与,共有80余人次投入到寒暑假、日常化社会实践和各类志愿活动中,撰写调研、支教报告10余本。

着力打造13世经“学业促进计划”。通过学习辅导、世经沙龙、资源分享、学术体验四大板块,打出组合拳,营造良好学风。通过不懈努力,班级平均绩点已由大一结束时的3.006提高到3.187,3.5以上的已由1人增至8人。

江国强, 现任法学院2013级本科生辅导员。在带班过程中,努力引导学生成为“有规则意识的国家公民和有专业素养的社会精英”是他开展辅导员工作的两则目标。

目前全班中国学生110人,留学生27人,GPA3.5以上38人;3.3以上74人;3.0以上96人。 申请曦源学术项目的同学46人,成功结项的同学24人,参加国际模拟法庭的同学10人,参加律所workshop的同学23人,参加老师课题的同学6人,出国交流的同学39人,公开发表论文的同学2人。

所建立的班级微信公众平台已经累计推送 350 篇图文消息(在军训期间还每天推出军训特辑)。在这个过程中,借助班务通知平台,共推送通知 67 条,累计 128,305字(其中闲聊版累计 55,379 字,均为本人原创撰写)

徐艺萍,现任哲学学院2013级本科生班辅导员。带班两年半以来,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群体特点、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哲学学科特色,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用爱助力学生成长。

大一的时候,将新生适应性、学业指导作为教育切入点。仅第一个学期,邮件给学生的回信就达5万余字。组织“学术文化周”,邀请导师从“哲学是什么”开始讲起;学风建设讲座,强调学术规范,学习文献检索。大二采用O2O的方式为学生发展引航。依托学院平台,我每月为同学们推送电脑手机壁纸,做好“诚信”“笃实”等主题教育。大三着力于学生未来发展做规划。“认识你自己”是第一步。借助从大一开始记录的“成长档案”和专业的就业生涯沙龙,学生从自己的性格、价值观、方法论开始,为生涯做打算。两年多来,班级志愿、实践达160余人次,涵盖9个省市自治区。

王家明,现任材料科学系2013级本科生班辅导员。除了认真完成各项事务性工作,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而如何结合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特点,将“思想引领”融入进班级建设、党建、实践、网络思政等日常工作,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战略,树立社会责任,规划职业生涯,是他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从2013年开始独立创作与运营个人微信公众平台“王德鲁和他的小伙伴们”,共推送文章九十余篇,粉丝约500人。品牌栏目“德鲁周记”推出已有一年,推送原创文章近五十篇,取材于学生日常遇到的逸闻趣事和当下引起广泛讨论的社会热点,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融入自己的人生选择。指导材料系学生新媒体团队运营“有料材说”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使更多学生了解与国家战略结合紧密的产业知识,树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协助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杨晓森,现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级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本科生辅导员。作为一名文科背景的理工科专业的辅导员,她致力于培养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卓越工程师,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枚发光发热的小灯泡,用光引领思想,用爱温暖人心,让汇聚着能量的光和热辐射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依托书院和学院两大平台,将思想引领分成两个层面,一是规范党员管理,加强主题教育,用文化之光引领学生提高道德修为;二是促进学业提升,激发科创热情,用科技之光引领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发挥文科生的特长,带领党支部成员学理论,读经典;规范支部制度建设,拓展组织生活形式,努力让支部正能量辐射到整个班级。带领团支部书记,设计开展丰富多采的主题教育活动。邀请导师,畅谈理想;搭建平台,促进分享;通过体育竞技,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平均绩点较之刚分流时提高了0.11,无一人学业预警。同学们科研热情高涨,已有近73%的同学联系导师加入实验室,超过三分之一的同学以组队或个人等方式申请了曦源、登辉、望道等科创项目。

汤潮,现任2013级历史系本科生辅导员。回顾两年来的辅导员工作,发觉带班也犹如制书的过程——裁纸为页,制度立规、坚实基础;打孔为眼,深入学生、解决需求;穿线为脊,凝聚人气、引领人心。

制书第一步是裁纸为页,即将宣纸裁剪、对齐。犹如将一百余位性鲜明的学生组成的班级精心打磨、奠定基础的过程。开学之初安排院系领导见面会、班导师走寝、导师下午茶来帮助学生培养学术兴趣、增进专业认同;为学生提供各类平台,激发潜能、收获自信。好书贵在书眼。旧时制书,需用锥子耐心钻凿,辅导员工作亦是如此,只有戒骄戒躁、耐心挖掘、切实为学生办实事,才能将学生工作做细、做小、做实。14-15学年班级绩点3.5以上达38人;19位同学成功申请“曦源”、“望道”、“莙政”学术项目,为文史哲最高。制作线装书的最后一步是穿线为脊。班团、党支部的思想引领正拧成了这根主线。两年来她带领班级学生举办各类活动,本学期我班凭借丰富的班团建设获得复旦大学优秀班集体标兵的称号,各类荣誉、各类班级产品都以共有的标签将13历史紧紧凝聚在一起。

陈晨,现任2013级物理学系本科生辅导员。2013年,留校成为一名专职辅导员,6年多来,先后担任过08药学、11药学、13自科4班、13物理的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350余人。带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于学生“明理、笃志、友善、奉献”的核心价值信念培养的育人思路。

同时担任物理学系学工组长一职,分管本科生党建、资助、主题教育工作,指导团学开展活动,对接书院园区工作。为完善管理机制,标准化了物理学系党员发展流程、分团委学生会工作流程等;数据化建立了《物理学系党建信息登记库》、《物理学系本科生基本信息库》和《物理学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库》;开创了院系“党员骨干培训班”和“集中备课,分类指导”的主题教育模式。


复旦大学2015年度辅导员工作特色风采奖获得者

许妍,现任2015级技术科学试验2班辅导员。几年前,她从二年级接手2011级光科班,三年的带班经验,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创业咨询师的培训,让她深感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高年级学生的问题往往根源于一年级的经历。延期和待业的学生,或是在一年级没有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导致恶性循环,或是在一年级没有明确的目标规划导致走了弯路,或是在一年级没有适应集体生活导致父母来陪读。新生适应性训练至关重要。开学后的第一个月制作发放了《新生适应性调查问卷》,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为了将复旦的精神传递给学生,从四个方面开展FIRST新生适应性训练: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帮助学生协调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带领学生团队合作。

徐盛,现任基础医学院14级临床医学五年制1班辅导员。班级共有104名学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共计20名,约占总数的20%。在实践中,他秉承思想引导教育是核心,团结氛围营造是基础的育人原则,逐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从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到“四个认同”精神,从维吾尔族诺如孜节到苗族的苗年,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努力提升自我思想认识。在思想引领方面,工作思路以“点面结合”的形式,从“教育为主、促进发展、规范管理、守住底线”四方面全面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在教育上,牢牢抓住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认同”,结合内高班等人生经历引导他们意识到国家对他们的栽培养育,从而促进其“四个认同”认识;在发展上,在注重细节的同时,积极对他们开展生涯规划,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将回到家乡服务作为毕业首选。

杨军,现任法学院2014级本科生班辅导员,分团委书记,和2014、2015级本科生联合党支部书记。思想引领是党团建设的最高价值目标。工作中,他坚持以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思想动态为基础,找准三个定位,紧抓两个架构,从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带班级学生均为95后,针对这样的情况,他将工作定位为三个结合,即个体优秀与组织先进相结合,让学生在集体中得到发展,展现集体力量;宏远目标与现实要求相结合,督促学生将长远目标落实到现实生活;理想追求与思想先锋相结合,将主义追求理论化,思想引领深度化。同时,他始终坚持时事深度探讨,利用组织生活会和微信平台研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考为什么需要共产主义,为什么需要共产党,将主义追求理论化,思想引领深度化。

庄李俊,现任哲学学院2014级本科班辅导员。从带班伊始,她就把自己定位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知心人、引路人,着力思考、回答引领什么、怎么引领。首先要立德树人,德是引领的关键。95后大学生思想活跃,读哲学的同学,因专业原因更具有较强的批判性。要开展一项工作,必须首先让他们信服,才具有内在驱动力。她的办法是,牢牢抓住党支部建设,鼓励党员带头垂范,寓德于行,做好氛围建设。其次要以网聚人,新媒体是引领的新载体。网络是当代大学生接触最多、运用最多的工具。在带班过程中,用好新媒体无疑会事半功倍。建班伊始,她就成立了“复旦2014级哲学”微信平台。目前已累计推送220条,近1000人关注,年增幅168%,全班66名同学全覆盖,累计阅读量近10万,多次登上复旦大学校园微信排行榜。最后是以“信”取信,和学生换“心”是引领的润滑剂。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与开班会相比,我更喜欢用“一封信”来与大家交流。通常在假期中,她会围绕某个主题给学生写信,然后大家群体回复,交流困惑或观点。这逐渐演变成“给辅导员的一封信”的邮件交流制度,至今已形成了20余万字的邮件往来。辅导员的切身经历和“讲故事”的方式,更能对学生产生正向引导,传递正能量。学生在邮件中提到的问题和困惑,也成为她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工作的切入点,是日常化思想引导的重要抓手。

赵晓惠,现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4级本科生辅导员。国务学院的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决定了她在常规资助工作外,把重点放在中西部学生对乡土情怀和社会参与的理解和践行上。在学院指导下,她为这批学生设计了覆盖多个方面的“腾飞成长计划”,并以“需求测评”和“基于成果的学习效果测评”精准服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学生大学期间的第一个寒假,她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让这22名学生每人用500元实践经费亲手做了“改变家乡的一件事”。这22件事、近3万字实践心得反映了他们在关注弱势群体、反哺家乡教育、注重环境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中的思考和努力,并被中国青年报报道。“腾飞成长计划”是她在培育特定身份学生价值观、成才观和学习观上的尝试。希望通过“腾飞成长计划”有关生活、学业和能力方面的培养,铸就学生改变家乡、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理想信念。希望他们毕业后都能奋斗在建设家乡的第一线。

单理扬,现任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14级英翻班辅导员。外语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国际视野是当代中国青年与世界对话的基础。曾获2009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总冠军等十余项国内外竞赛奖项,执裁各类英文讲辩赛事,两度赴美研修的她认为,参加英语学科竞赛是外语类学生提高上述能力的最佳途径。她发挥专业特长, 以英语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学生携手奔跑、共赴理想。今年,她所带班级星光熠熠,以所带班级为核心的两个兴趣小组在各类英语学科竞赛中斩获1项洲际大奖、5项全国大奖、4项上海市奖项,占全院大型竞赛获奖总数的73%。入校一年半,共获26项校级层面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在国内权威英语讲辩赛中,产生1位全国亚军、2位华东冠军、2位上海市特等奖得主。班内形成了庞大的参赛梯队,促成了良好的学风。



Copyright©2013 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电话:021-65642280 传真:021-6564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