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要闻
光华论坛 | 于海:我们的国歌
发布时间:2019-11-18                                    浏览次数:549

    11月15日,“光华论坛”形势政策报告会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谢希德报告厅举行。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文联委员,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交响乐基金会理事,国家一级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于海老师为现场观众作了题为“我们的国歌”的形势政策报告。他也是共和国唯一一位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五代领导人检阅的音乐家。

    本次活动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党委共同举办,大中小学师生共同参与,这是复旦大学新生骨干培训班的第一课,是一堂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也是复旦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一次生动实践。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茵喻老师、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老师以及来自国歌展示馆的党员同志代表们也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开始前,“中央电视台2018中国最美教师特别关注奖”获得者、复旦附中管乐团指挥张忠华老师带领管乐团的同学们来到现场,以一首《我和我的祖国》拉开活动的序幕。

    讲座中于海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国歌的概念,分享了他对于“国歌”的认识:国歌是主权国家声音的标志、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文化的结晶和历史见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载体、更具有崇高的地位,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于海老师详细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国歌”故事和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歌及特色。爱国主义永远是民族精神的灵魂,于海老师告诉大家爱国要从敬仰国歌开始。

  “我们的国歌由谁作词,又由谁作曲?” 当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发展历史时,于海老师满怀深情。他着重介绍了1935年峥嵘岁月中《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者田汉、聂耳的艰难创作经历和最终被确定为国歌的过程。

    国歌象征着国家主权。于海老师通过分享香港回归、利比亚撤侨期间与国歌相关的两个小故事,说明国歌是国家神圣的象征,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符号。

    于海老师几十年来,无数次在重大活动中指挥国歌演奏,对国歌饱含深情,与此同时,他也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国歌的错误版本,人们对国歌意义的理解还不够严肃和到位,为此,他十年提案,为国歌立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施行。“国歌是严肃认真的。因为,它代表着我们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立法完善保护,尊重和传承国歌这也是当代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之一,只有大家都以身作则,才能减少国歌乱象。”于海老师告诉大家,现在网络上流传了许多错误的国歌版本。如果要使用国歌,请在国家的政府网站上下载录音和乐谱。

    最后,活动在附中管乐团同学演奏的乐曲《歌唱祖国》中圆满落幕。于海老师的讲座结束,但却是我们理解国歌、尊重国歌,唱好国歌的新开始。“我们的国歌46秒、84个字,字字铿锵、句句雄壮”。国歌是传递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载体,通过国歌激昂的旋律、深刻的歌词,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从国歌中寻找力量、寻找方向、寻找勇气,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永不懈息、勇往直前。  


Copyright©2013 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电话:021-65642280 传真:021-6564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