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派优秀的新生骨干培训班学员前往基层挂职,是复旦和五角场街道长期合作的传统项目。2023年7月3日上午9时,复旦大学—五角场街道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见面会在五角场街道睦邻街区人人讲堂举行,新骨六期学员赴五角场街道暑期挂职实践活动正式启动。
见面会由五角场街道社区党建办公室副主任李燕萍主持,五角场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周灵,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艾竹、副部长盛情,五角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邵晓燕等出席。复旦大学本科生新生骨干培训班暑期挂职第一批学员与五角场街道相关科室(部门)负责人和带教老师也参加了本次见面会。

▲ 复旦大学—五角场街道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见面会
首先,五角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邵晓燕介绍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具体安排。五角场街道对此次活动十分重视,综合考虑学生们的学科背景、岗位适配度等情况,认真分配了挂职岗位,具体包括党政办公室、社区管理办公室、团工委、党群服务中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等13种类别,涵盖了街道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希望同学们能学有所获。

▲ 邵晓燕介绍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历史学系2022级本科生金昭佑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挂职实践多向五角场街道的老师们、资深的社区一线工作者学习本领,更好地理解社区工作的本质和挑战,学以致用,在实践中积累宝贵经验,在交流合作中实现成长,充分感受和散发基层服务的温度。她特别提到,自己的辅导员也曾在五角场街道挂职并获评暑期实践优秀学员。她希望能在历练中延续踏实肯干的优良作风、培养求真务实的宝贵品质、树立心系人民的远大理想。

▲ 2022级历史学系本科生金昭佑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五角场街道创智坊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陆建华作为带教老师代表发言。他提到,“小社区,大舞台”,社区是社会的基础细胞和基本单元,是城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虽小,却关系千家万户,是青年人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接受历练、提高能力的“大”平台。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此次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了解社情民意、增强群众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实践,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优势促进社区工作开展。

▲带教老师代表、创智坊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陆建华发言
交流环节结束后,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艾竹和五角场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周灵分别寄语,对此次暑期实践提出了殷切希望。
艾竹首先对五角场街道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从2018年首次合作至今,复旦已累计派出210名本科生到五角场参加基层挂职锻炼。本次暑期基层实践,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培育复旦特色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他对参加本次实践的同学们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要脚踏实地,用脚步丈量五角场的街镇路巷,用行动服务街道社区的父老乡亲;第二,要学以致用,将学科背景、知识储备和基层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第三,要遵守纪律,在岗位带教老师和学校负责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圆满完成此次挂职实践任务。

▲ 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艾竹寄语
周灵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五角场街道,这是一个商区、园区、校区、营区、社区“五区”联动的多元要素融合的地方,也是很多同学人生起航的第一站。街道也为此次实践挂职锻炼做了精心准备,根据同学们的专业和个人情况设置多个岗位,实现人岗最佳匹配。最后,他对同学们的本次实践锻炼之行提出了三点期望:第一,厚植人民情怀,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人民群众;第二,提升思政水平,在走进社区和深入群众时要体现思政教育的成果;第三,收获人生感悟,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中学会求同存异,实现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

▲ 五角场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周灵寄语
最后,参与此次挂职实践的第一批学员和参会领导、带教老师们合影留念。合影结束后,同学们参观了五角场街道国定支路睦邻街区。期待同学们在挂职实践中收获成长,也为街道和社区治理贡献青春力量。

▲ 第一批挂职实践学员和参会领导、带教老师们合影留念
“本科生新生骨干培训班”以“理想点亮未来,奋斗创造可能”为口号,旨在全校本科新生中遴选一批具有崇高理想、服务意识、实践精神和一定学生工作能力的优秀学生,通过为期一年的培养,帮助他们在思想政治素质、个人文化修养、公共服务意识及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坚定报国志向,深化责任意识,提升“强国”本领。
素材来源丨朱震宇
排版丨陆一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