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链接
2021年复旦大学“国风雅韵”书院传统文化月开幕
发布时间:2021-06-01                                    浏览次数:169

传承的力量,让你我同行。复旦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依托学科优势,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423日,2021年复旦大学国风雅韵书院传统文化月开幕式暨以水之道,行文化世——青年学子文化素养提升与国际视野拓展主题讲座在光华楼举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化部原副部长、全国妇联原副主席孟晓驷发表主旨演讲。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相关部处、院系负责同志,以及各书院两百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与学习。

尹冬梅在致辞中回顾了近年来书院依托学校人文学科优势,努力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及阶段性成果。她表示,希望今年的书院传统文化月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方面迈出更大步伐,继续做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工作。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和“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复旦人应当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责任与担当。孟晓驷为青年学子们分享了文化世界的精彩纷呈。她结合自身工作,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从“文化之本、文化之力、文化之行”三个层面诠释文化的四种作用,以及文化品格的四种修炼方式,并以丰富的外事经历,分享了文化交流的感悟,将中国“文化之道贵如水”的传统智慧融于其中。

孟晓驷指出,“文化之本”就是要“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她从文化的定义出发,形象展开对文化之本的说明,指明文化是精神的旗帜,是前进的号角,只有文化才能让一个国家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她强调,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内燃机,是人的素质提升的加油站,是社会常态的调控器,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孟晓驷强调,“文化之力”就是要“立己达人,泽被万物”。她从更深层的角度,阐明了文化修养不仅如水一般温润自身,还能灌溉万物。她把文化的五个认知层次作为出发点,进而提出“四种修行”的方法论,鼓励青年学子应当从文化的润泽中汲取养分,要胸怀博大,从善如流;善于沟通,欣赏赞美;乐观坚毅,锲而不舍;智慧幽默,达观无碍。文化作为一种品格,应当被修炼,以达到泽被万物的效果。

孟晓驷表示,“文化之行”就是要“沟通心灵,至柔至坚”。她结合自身经历举例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青年学子要提升文化素养,厚积文化底蕴,也应做到以文立德、以文立言;以文感人、以文聚人;尊重谦和,处低居善;以水之道,行文化世;由人化文,由文化人。“以文化素养得大成而若缺,以国际视野铸大器方有容。”是孟晓驷给青年学子们的寄语,既让学子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力量,也是对迈向未来的鼓励。

近年来,复旦大学依托书院积极探索、创新形式,自2017年起举办传统文化月和传统文化体验季系列活动,注重的融合,的结合,为师生深度体验和研习传统文化搭建平台。

如今的书院传统文化月已走入了第五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届书院传统文化月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充分挖掘复旦的红色基因,以传承的力量为主题于45月开展。活动涵盖“梨园戏曲”、“书画篆刻”、“风雅集市”、“主题讲座”四大版块,充分展示我校人文、艺术、体育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新成果。书院师生通过讲座沙龙、研习体验、自主探究等多种形式,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书院生活,让学生接受人文熏陶和实践养成教育,领悟传统文化精髓,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Copyright©2013 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电话:021-65642280 传真:021-6564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