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第162期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暨2016年上海市骨干辅导员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东辅楼102报告厅举行。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沈炜,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立民,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主任沙军,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复旦大学)办公室主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国希,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徐瑾等出席。
陈立民首先致欢迎辞并介绍基地工作及本期培训班情况。他指出,复旦大学始终把一流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作为基地的核心竞争力,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注重“以学员为本”,不断提升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本期培训班在综合往期专家和学员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采取“大班管理”和“小班优化”相结合的模式,设计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策环境与形势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容与方法、辅导员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等四大类培训课程,涵盖专题报告、现场教学、挂职锻炼、考察学习、座谈交流、工作坊、论文研修等培训形式,并邀请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教授担任各小班导师,指导学员开展思政教育研究,希望通过培训增强学员的职业认同,提高学员的理论和实务水平。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柏生老师作为本期培训班的总导师出席开班仪式。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董雅华教授作为导师代表发言。董雅华表示,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归学生的思想世界,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密切关注学生思想状况,不仅要关心学生,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她强调“学生的全面成长”是辅导员育人工作的初衷,希望学员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着力提升工作能力。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工组长孙晓虹代表学员发言。面对时代社会发展和学生特点变化,她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认为辅导员队伍应不忘初心、勇担责任、继续前行,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沈炜讲话。他代表上海市教卫党委高度赞扬了复旦大学在基地工作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尝试,希望参加本次高研班的学员把握好培训机会,主动融入学习,积极深化思考,有所创新和开拓;依托复旦大学综合性平台的优势,利用好研修班提供的丰富资源,重视调查研究,提升理论修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学习动力,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领路人,发挥辅导员的导航作用。
据悉,复旦大学是教育部首批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之一,成立9年来在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编写、课题研究、专题研修和学位培养等方面有序开展工作,初步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复旦特点的研究实践型培训研修体系。本期培训班的主题为“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来自全国各地共80余所高校的近110位骨干辅导员参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