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在吴文政报告厅举办本学期第四场“光华论坛——你所不知道的中国与世界”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暨“劳模精神进校园”专题报告。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院长、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副院长张兴儒教授围绕“对生命充满爱意,向世界传递光明”主题,为全校400余名本(专)科生作报告。报告会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赵强主持。

张兴儒教授先后获评全国医德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报告中,他围绕“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助贫帮困,奉献爱心”、“精益求精,服务奉献”、“汇聚爱心,传递友善”四个方面,讲述了自己的求学、科研与奉献之路。张教授年少时心怀梦想、四处求学的经历,展现了追求“成为一名有责任的眼科医生,为盲人恢复光明”的理想信念。走上工作岗位后不断追求卓越,探索破解疑难病症的路径、为成千上万病人解除痛苦的经历,向同学们传达了爱岗敬业和勇担责任的精神。张教授以托尔斯泰的名言勉励大家:“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鼓励同学们抓紧宝贵的青年时光,充满热情地对待工作,承担起社会责任,在精益求精中感受实现价值的快乐。

张兴儒教授的劳模精神感染和鼓舞了在场学生,也引发了很多思考。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就“如何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的医疗水平”、“医疗志愿服务团队如何克服硬件困难”、“医疗援助类的慈善公益行动是否可持续”等问题同张兴儒教授进行交流。张教授从专业医疗人才的培养、与当地实际情况做好诊疗对接、“慈善光明行”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为同学们一一解疑释惑。张教授用“从善念到行动,从一群人到更多人,为病患带去希望,一切付出都很值得”来总结慈善光明行的大爱精神,鼓励同学们坚定辛勤劳动的信念,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场报告会后,学工部主管微信订阅号“卿云歌”将陆续推出“劳动最光荣——走近复旦的劳模”系列文章,讲述复旦校园里劳模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