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炯升(2013级国际政治系本科生)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时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欧阳修《秋声赋》
天高气爽、万物凛肃的秋季,传统上向来被视为观兵阅兵的最好时机。今年的初秋,又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东方的“沙场秋点兵”与西方的“凯旋式”结合,演奏出响彻世界的凯歌,以弘扬“天地之义气”,让崛起之中国的浩然之气充塞寰宇。
【浩然之气一:和平正气】
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的开创未来。
选择在抗战胜利日进行阅兵,既是对那场长达十四年的惨烈战争的纪念,也宣示了中国对世界和平与秩序的坚定维护。
战后世界七十年的和平,建构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之上。1945年在胜利钟声中通过的《联合国宪章》规划出未来世界的蓝图,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中、美、英、苏、法五大国依据宪章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框架之下,全球各国获得了和平与发展的机遇,世界人民也得以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之下。
然而,权力斗争的私欲却可能掩盖维护和平的良知。中国胜利日大阅兵开始前不久,日本政府突然发声,抗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席阅兵仪式,声称“联合国秘书长参加阅兵,在中立性方面存在问题”[1]。殊不知,联合国的合法性正是来源于反法西斯战争,在这一原则问题上又怎可谈“中立”?
日本政府的行为可以作为典型的代表。近年来,很多国家为了达到扩张自身国际影响力的目的,试图否定历史、挑战当前国际秩序,以便通过“入常”等手段,为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铺平道路。这些做法,事实上动摇了世界和平的支柱。
阅兵,正是中国做出的坚决回应。老兵方队和英模方队在阅兵中率先亮相,宣告着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为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世界各国领袖齐聚北京、十余个友军方阵的支持,代表着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成为大国的背后,是3500万中华儿女的牺牲。只有这样的大国,才能深刻的体会和平的宝贵,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浩然之气二:军魂锐气】
大阅兵后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又将迎来“九·一八”事变84周年的纪念日。昔日贫弱的中国轻信“国联调停”的功用,酿成国土沦亡之痛。往事历历,国耻难忘。在一个自助的国际体系之中,他国的支持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可能成为雪中送炭。保卫祖国、保卫和平,一国的军事实力仍然是最坚强的根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2]强大的中国军队,正好似“醒狮”的爪牙,捍卫着中国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大阅兵向世界展示的,正是人民军队的军魂。这支军队有着严明的纪律,电视屏幕中整齐的步点与圆睁的双目是新时期中国军人的形象;这支军队有着强大的战斗力,常规武器与核武器绘出的的绚烂光谱捍卫着祖国的主权;这支军队有着优良的作风,将军们作为方阵的领头人,代表着“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备战方能言和”是军事战略中的古老格言,铸牢军魂的中国部队却有自信反其道而为之。裁军30万,对于近一段时间以来朝鲜半岛、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无异于一剂清凉药,冲破了火药桶般的安全困境。裁军,体现着中国军队和平之师的本色,更加彰显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自信与气魄。有人说,阅兵是中国在“秀肌肉”;中国却用实际行动昭告天下,只要建立起维护和平的思想,武力也可以成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栋梁。
【浩然之气三:改革志气】
当下的中国,正走在一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重大,却也困难重重。政治上,改革已然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利益集团的势力盘根错节,一朝一夕难以罄尽;经济上,新常态下又遇“三期叠加”,经济增速放缓、股市汇市动荡对民生构成重大考验。改革的成败、中国的前途,事实上系于全民族的志气与决心。
十四年抗战,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危局,同时也接受了一场血与火的洗礼。一盘散沙的民众,在抗日救亡中逐渐认识到自己不仅属于某个家族抑或一村一镇,而更加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捍卫国族的独立与自由,是每个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爱国主义,是抗战精神的核心,也是今日民族精神的核心。
阅兵,是将抗战精神用一种鲜活的形式呈现于全国人民的面前,让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充满信心,奋发凌云之志;阅兵,这场庄严的仪式背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富强民主的成果、自由平等的可贵历历在目;阅兵,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也是一次总结与反思。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受阅将士们高呼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今时今日,时移世易,群众路线依然是党的一大法宝,“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精神,仍旧是党开展工作的基本保证。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胜利日阅兵,归根结底弘扬的,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昂扬气概,是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浩然之气。抗战,是一场浩劫,但也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走向伟大复兴的起点。抗战精神的浩然之气,必将鼓舞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团结一致,奋勇前进。诚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