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申(2012级新闻学院本科生)
阅兵还未结束,境内外媒体的现场头条已经陆续上网。
在境外媒体相关报道的标题里,出现得最多的语句,当然是“北京举办抗战阅兵”,不过,还有一句与此同列的文字:“习宣布裁军30万”。
寥寥数字,掷地有声,响彻寰宇。
早在9月3日之前,中国的抗战胜利阅兵就已吸引外媒的眼球。梳理其关注点,无非是这么几类:亮相的武器装备、北京的环境治理、特殊的临时限制法规、阅兵的政治意义等等。
9月3日《朝日新闻》及南华早报报道
笔者没有统计过外媒“唱红”亦或是“唱衰”的具体比例,不过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外媒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大力改革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捍卫和平坚定信心的质疑。
然而今天各大外媒的头条,却为何能够成为中国大力改革、和平崛起理念的传声筒?

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在外宣工作中,把中国当前的理念和举措传播出去,让外媒接受并认同。然而,外媒却往往与我们的期望有所差距,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成了一个严峻的课题。今年上海的外宣部门针对“外媒记者偏好报道哪一类的中国新闻”的问题做了一次研究,结果发现,一场提及重要改革举措的新闻发布,在外媒记者群体中的受关注程度,远远高于一场其他内容的发布。在这次阅兵之前,笔者曾有外媒将此次阅兵定位为秀肌肉或是敲打周边国家的疑虑,然而今天,一切质疑在习近平总书记“裁军30万”的威严宣告中,不攻自破。成为了一篇再好不过的“中国好故事”。
故而,讲好中国故事,首先总是与大国建设相联系的。美国跟苏联成长为全球大国的过程当中,他们对国家理念的制作、传播不遗余力。这些理念的影响伴随文化大国、全球大国一起成长,是一条必由之路。而讲自己的故事和讲世界故事,唯有衔接在一起,才能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今天的裁军宣告,实质上是中国用自己的故事去关怀世界发展过程当中最基本的价值和重大的问题。
其次,讲好中国故事一定是做突出时代的发展的事。不是什么故事都可以讲,都应该讲,必然有有所选择。今天的阅兵告诉我们,中国在讲故事的时候,已经敢于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这些明确的中国外交理念放进去,理念丰富、重点突出、立场坚定、策略灵活、风格鲜明,不仅充分调动了各方发展对华关系的积极性,为下半年乃至今后5至10年对外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且有力提振了党心、军心、民心,极大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拼搏的热情。最为关键的是,如今我们看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所折射的中国的外交理念,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共有价值,不具有排它性。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自信来开展对外的价值观交流,从故事当中出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林尚立教授曾经说,“中国未来是世界大国,今天就要开始重新定义世界。”黄仁伟教授更指出,“我们是世界秩序的维护者、秩序的遵守者、秩序参与者、秩序建设者,不是挑战者、颠覆者、革命者。”如何维护世界秩序?霸权主义自然已走到末路,唯有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方能显出大国风度。
这或许正是为何习总的一句宣告,可以占据世界媒体头条的原因——世界正需要一个领导者,一个说到做到、言行合一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