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寒假社会实践结项答辩会在物理楼216a会议室顺利举行。信息学院分团委书记魏然和信息学院专职辅导员高丽梅出席了本次答辩会。
参与本次答辩会的共有四个实践项目,分别是2017“助力成长”改变家乡创意大赛项目——“信息学院河南籍大学生返乡科普服务”、“家乡照明公共服务现状与改善——以学校照明为例”、返校项目“情系南中,薪火相传——南阳一中毕业生返校宣讲”,以及调研类项目“基层教育扶贫落实情况研究——以陕西西乡和甘肃平凉为例”。项目各具特色,利用讲座、调研、访谈等多种形式将作为大学生的责任感带向了全国各地。

其中两个“助力成长”改变家乡创意大赛的项目给在场师生留下来极为深刻的印象。作为理工科的学生,两个项目团队利用寒假返乡的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了家乡的改造和建设中去。在“信息学院河南籍大学生返乡科普服务”项目中,2016级电子工程系的5位同学分别在河南省鄢陵县三岗村、鄢陵第一高级中学、舞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和舞阳县李村进行了四场科普讲座,讲座内容包括常用软件用途使用方法、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分析网络诈骗案例等。他们通过自己所学,帮助家乡人民提升了对当代电子信息知识的认识,也增强了村民们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和保护意识。该项目受到了当地村民和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舞阳县委宣传部还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为讲座做了推广和后续的成果通告。

在“家乡照明公共服务现状与改善——以学校照明为例”的项目中,光源与照明工程系的学生则前往了家乡几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对不同层次的学校照明现状进行了解与分析,之后结合专业知识,结合专业与实际通过DIALux照明设计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善建议,以创意改变家乡。此外,同学们还对照明条件尤其恶劣的乡村学校无偿进行了照明设计与灯具更换,尽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基层教育扶贫落实情况研究——以陕西西乡和甘肃平凉为例”项目的同学们则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了解了老师、同学对扶贫政策的认知与看法,并进行了总结。教育扶贫的政策和落实有着国家的支持、深远的意义、社会的重视等。同时学生也发现,在甘肃扶贫政策中存在加分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农村孩子上高等学校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和家长了解扶贫政策信息的渠道有限,这一问题亟待解决。他们提出,教育扶贫,不只贫困在灌输知识的能力,更困在观念。
四个项目的答辩过程中,在场老师们都提出了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同学们都表示获益良多。这四个丰富精彩的寒假社会实践项目,是同学们努力的结晶,也展现出信息学院学生为社会、为家乡服务的精神与风采。
感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