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院系风采|计算机学院与环境系举办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及“环境+AI”科研成果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5-04-09                                    浏览次数:17

         4月8日,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和环境工程系举办全国两会精神学习报告会暨“环境+AI”科研成果交流会,旨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同时探索环境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叉融合,推动跨学科合作与创新。环境系分党委书记张晓清主持报告会。




         会议邀请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委副主委、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海数学中心谷超豪研究所长聘教授郭坤宇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学习报告。郭坤宇教授作为教育界和学术界的杰出代表,全程参与了全国政协会议各项议程,他在报告中结合亲身经历,深入解读了两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分享了近几年的建言提案。他特别强调,在推进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当中,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使命与担当,为师生们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


        张晓清表示,郭教授的报告既有政治高度,又贴近教育实际,为我们深刻理解两会精神、把握时代脉搏提供了重要指导,两个院系教职员工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实践中,也得到进一步思考和启发。希望老师们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共识、勇担使命,将两会精神转化为推动院系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科研成果交流环节,计算机学院卢暾副院长分享了学院在AI技术理论和应用突破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这些技术在推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潜在应用。卢暾表示,学院正以“有组织科研”深化交叉融合,AI与环境科学的交叉具有巨大潜力,期待与环境系深化合作,共同探索“AI+环境”的创新路径,孕育世界级科研成果。



         环境系张立武副系主任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智能研究中心为主线,围绕大气环境智能模拟与预测、智能化污染物识别治理与健康风险评价、城市韧性和极端气候事件应对、生态系统智能检测与评估等四个方向介绍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以此次交流为契机,环境系与计算机学院通过多学科协作构建可持续的研究体系,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书写更多科技融合和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王新在总结中表示,计算与智能技术既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了创新工具和方法,同时环境科学领域的理论框架、传统研究方法及系统性思维也对计算机学科产生了反向启发,二者在方法论层面形成了双向赋能的跨学科互动关系。在未来希望计算机学院和环境系可以继续深化合作,打破学科壁垒,共同探索“环境+AI”领域的更多未知和可能。


来源 | 计算机学院党政办

文字 | 谢晶 时颖

编辑 | 谢晶 







Copyright©2013 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电话:021-65642280 传真:021-6564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