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要闻
走近大国重器:复旦师生参观中国宝武
发布时间:2019-05-27                                    浏览次数:422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国资委党委、教育部联合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国企100讲、国企骨干担任校外辅导员活动,首批选择了50家中央企业和50所高校结对。根据安排,复旦大学和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幸结对。

    5月15日下午,复旦大学和中国宝武的校外辅导员精心组织了一场“复旦学子中国宝武采风活动”。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宣传部、校友会相关负责老师以及来自新闻学院、经济学院、材料科学系的2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同学们在宝钢历史陈列馆、高炉控制中心、宝钢动物园、车间以及欧冶云商(宝钢集团下设生态型钢铁服务平台),深入了解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见证了新时代“互联网+”赋能下的国企创新活力,也看到了一个超乎想象的中国宝武。

    重走风雨过往,初心逐梦未来。同学们首先来到宝钢历史陈列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上海长江边上的宝钢打下第一根柱子。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文字和一件件实物都在生动讲述着宝武诞生、发展和壮大的每一个重要时刻。40多年后,当初那个几度缓建、几近停工的钢铁厂,如今屹立在长江口上,成为“共和国的钢铁脊梁”。

    技术铸就革新,领跑中国钢铁。在全国第一座最大的“四合一”高炉控制中心,同学们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钢铁生产的流程示意图,透过玻璃观看多屏控制操作。如今的宝钢生产,不再是传统工人在锅炉旁挥汗如雨,而是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坐在窗明几净的大型控制室里对无数条生产线运筹帷幄。

    发扬绿色智慧,环保优于生产。生机盎然的“宝钢动物园”内,孔雀争相开屏、梅花鹿闲庭信步,这群小生物对环境优劣十分敏感,是严格的“环境检测者”,却在钢城安家,繁衍生息二十余年。动物园的管理员称,此举是为了检验宝武厂区生态,打造绿色钢城。厂区47万平方米的炼铁区域植被四季常绿,三季花开,如今的宝武正怀揣绿色的梦想不断前行;与城市共生共荣,钢铁冶炼区域,这个传统的环境重灾区,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聚焦生产一线,加快转型升级。随后,同学们戴上安全帽,进入1580热轧生产线,近距离观察车间流水线上的炼钢过程。赤红的铁板,扑面的热浪,但是看不到一个工人,通过全自动化智能操作,工人们只要坐在控制室的屏幕后,就能操控这座庞大的钢铁企业。一代代宝武人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形成了中国宝武智慧制造解决方案和领先优势。过去的2018年,中国宝武实现钢产量6,725万吨,营业总收入4,386.2亿元,利润总额338.37亿元,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162位。

    开启智造能力,共享创新未来。最后,同学们来到了欧冶云商信息中心。在这里,中国宝武集团整合原有钢铁电子交易相关资源,以“服务型生产体系”为商业模式,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全新技术手段打造了生态型钢铁服务平台。欧冶云商大厅,机器人小欧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无所不知,对答如流;大屏幕的实时数据,对钢铁产品交易、金融、仓储、运输、加工配送、数据、技术、资讯等信息实时监控,全面呈现。在欧冶云商,“钢铁物流”四通八达,打通线上线下,构筑全新网络格局。

    大国重器,锐意创新。此次深入接触中国宝武,同学们改变了长期以来对钢铁企业“冰冷生硬”的印象,看到了新时代中国宝武在价值创造、技术创新、环境经营、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感受到中国宝武作为“共和国钢铁脊梁”的雄厚力量!

    2018级技术科学试验班本科生程双毅表示:“宝武集团的采风给了我一次近距离体验大型现代化国有企业的机会。气势恢宏又宽敞明亮的总控大厅,一改我们脑海中对重工业的传统印象,高科技和智能化的系统让我眼前一亮。当然,在这样一个工业园区内看见孔雀和梅花鹿更是惊喜,除了检测园区的生态环境,更体现出人类的发展和自然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也呼应了习总书记的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让我感受到国家正在真切地转向高质量的协同发展。”走近大国重器,同学们为中国宝武的创建壮举所感动,为中国宝武的辉煌成就所震撼,也为中国宝武人产业报国、自强奉献、改革创新的精神所鼓舞。

Copyright©2013 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电话:021-65642280 传真:021-6564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