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要闻
明志讲堂:国际政治与文艺的邂逅
发布时间:2023-03-14                                    浏览次数:63



3月14日下午1530,志德书院学生发展中心“明志讲堂”活动有幸邀请到了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陈玉聃老师,为同学开展了一场关于“国际政治与文艺的邂逅”讲座。他以独特的视角,细致深入的讲解,从不同的角度勾勒出了国际政治与文艺不期而遇的场景。

国际政治与文艺的关系

陈老师提纲挈领,在讲伊始就带领同学们深入地剖析了国际政治与文艺之间富有张力的关系。一方面,在传统的国际关系研究中,文化艺术往往被视作“低级政治”议题,甚至连“低级政治”都算不上,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学术视野之外;另一方面,以无政府体系为理论基础、强调现实性的国际政治,与以想象为基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文艺作品,似乎是格格不入的。

这样两个看起来南辕北辙的概念,他们邂逅相交的桥梁是什么?

陈老师指出,是简单却重要的对象,即人——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在主流的国际关系研究中,即便有“人”的存在,一般都是指元首、政治家、外交家等,即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代表者,但普通人往往被排除在外。主流的研究有“去人化”的倾向,而文化艺术的引入就恰恰把人拉回到了国际政治当中。

人区别于动物,是非工具化的,是有血有肉、有观念有行动的。人既是国际政治中的行动者,又是观察者。作为行动者,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国际政治当中;而作为观察者,每一个人也都能记录下国际政治。所以文化艺术和国际政治相交,其实研究的就是人的观念以及人的这种观念是如何影响行动,同时又是如何被行动,被环境所塑造的。

国际政治与文艺邂逅的场景

文化艺术既可以成为国际政治当中的变量或手段,也可以成为国际政治的对象,这就是“国际关系中的文艺”。

而另一个维度则是“文化艺术中的国际关系”,包括各种各样的小说、戏剧、电影,音乐对于国际关系的描述,它也可以促进我们对于国际政治的思考。文艺作品是虚构的,然而在这些虚构的事物当中,或许能浓缩提炼出一些对于国际政治表达的更为深刻而真实的东西。有的学者把文艺称为“镜像”,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政治最深邃的那些事物——“那无人能见的真实影像”。陈老师还就文学、博物馆与图像、音乐、体育、饮食几个方面向我们剖析了这种关系。


国际政治并不仅仅是一本正经的,除了血腥的利益和权力的斗争,其中也贯穿着文化艺术的身影。

在讲座的最后,陈老师给我们留下了两句话: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游于艺和道、德、仁并不相悖。我们研究国际政治之道,离不开对于其中各种各样艺术和文化的考察,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国际政治的运行。


Copyright©2013 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电话:021-65642280 传真:021-6564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