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硝烟与余响:从未走出的二战 | 史翼讲堂实录
发布时间:2015-09-30                                    浏览次数:374

5月11日晚,复旦大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纪念活动暨第三期史翼讲堂“硝烟与余响:从未走出的二战”在吴文政报告厅如期开始。阴冷与细雨不能阻止大家的热情,数百位听众来到现场,与顾云深、金光耀、沈丁立、曹景行四位嘉宾一起,探讨战争缘起,理解硝烟对于世界的重塑与不绝的余响,用历史的眼光分析今日世界之根源,以战争思考和平,让历史告诉未来。

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什么?

法国元帅福煦在一战结束时说道:“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没想到竟一语成谶。1939年重新燃起的硝烟与似乎已经平息的一战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

曹景行:我们要体会一种微妙的关系。二战的起因离不开一战,应该回到一百年前,探讨二战的整个原因。两次大战根本没有间断,二战就是一战的延续。

顾云深:从一战开始到二战结束,也就是20世纪10年代到40年代,这30年构成了欧洲历史上又一次的三十年战争。在20世纪的这个“三十年战争”中,殖民主义是战争的根源,是最重要的原因。

沈丁立:考察欧洲近代国际关系,主权概念出现了,但是没有推广为世界概念。西方列强对外依然可以开拓殖民,他们认为 :“殖民没有不对,只是殖民没有成功不对。”世界对侵略、正义的概念是混乱的。
一战与二战有着共同的根源——殖民主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许需要重新思考战争的正义性。我们绝对不能否认中国抗击侵略的正义性,但对于整个同盟来说,各方是否完全基于正义而共同作战这是值得考虑的。正如《战争论》一书中所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中国战场地位应当如何评价?

我们常常称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二战的东方主战场。诚然,中国八年抗战的贡献与牺牲是不容否认的。但国际上,中国战场的地位受到怎样得评价?我们又该如何客观地认识中国的贡献?

顾云深:中国将日本军队拖在中国,使其无法对太平洋战场投入更多兵力。中国对世界战场有着重要的作用。过去可能是冷战的影响,现在大家逐渐认识到东方战场的重要性。

金光耀:西方中心主义长期导致中国战场被忽视,中国历史学家更有责任书写自己的二战史。我完全同意顾老师的看法,但是在此基础上希望给大家更全面的认识。站在世界层面上而言,欧洲战场的地位确实超过亚洲战场。即使在东方,太平洋战场给日本造成的打击事实上也是更大的。一来,日本的陆军实力远不及空军、海军,所以是美国真正对日本的主要军事力量造成打击;二来,经过统计,日本在中国战场上兵力损失也远少于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损失。告诉大家这些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对中国战场的地位形成一种更加客观的认识。

沈丁立:历史上中原政权几百年来多次被异族推翻,二战则没有被日本推翻。抗战中的国共合作很伟大,共产党接受了国民党的改编,起到了配合的作用。中国长期以来总是一盘散沙,在那时终于有了国的概念。
曹景行:回顾中国战场可以有更多的角度,应该给中国的作用一个历史的、客观的、公允的说法,这样才能对得起抗战中那些为抗战做出各种贡献的人。

中国战场的地位这一问题,一直是讨论二战的一个重要话题。曾经,国内学界给予中国的战场非常高的地位,他们认为中国抗战时间最长、损失最大、给日本造成最大打击,同时有效牵制了日本军力、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其地位毋庸置疑;与此同时,西方的学界则长期对中国战场有所忽视。但随着时间的演进,当历史褪去政治与其他因素的包装之后,各方对于中国战场的地位开始有了更客观的评价。我们要在充分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对于中国战场的地位一个客观的评价,这样才算不负那八年的抗战与无数的牺牲。

余响未绝,战后世界怎样变化?

二战硝烟散去,但余响未绝。战后世界有了怎样的变化?今天的世界似乎又是暗流涌动,我们是否可能又要面对新的全面战争?

顾云深:二战以后,一方面,非暴力化,和平的呼声在增加。欧洲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更加追求和平,其中法德这对世代冤家的和解非常重要;另一方面,非殖民化开始产生影响。虽然二战后西方国家还在希望回到过去的伟大时代,但是二战已经动摇了殖民主义的根基。

金光耀:中国对联合国关于非殖民化的条约的制定起了很大作用。中国代表提出要在宪章中加入“民族独立”,西方一些国家不愿意将其加入宪章。美国曾用“为中国留一个永久席位”诱惑中国,但是中国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

曹景行:回头看七十年前的格局,也是看今天的自己。我们都没有经历过战争。为什么七十年间没有全面战争?二战以后国际架构有相对稳定性?冷战是什么?核战是什么?丘吉尔提到恐怖平衡。再这样的格局下,东西方虽然有冷战,但是没有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是再过七十年,是否格局还会存在?二十年之后,世界是否会面对一场新的全球性的冲突?今天其实比过去七十年更危险。如果不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大国间的架构,这个世界会非常危险。

沈丁立:国家要发展,始终会有冲突。现在,大国之间不会再有大规模战争,因为大国都有制战的能力,就比如俄美的核武器可以互相摧毁十次,这就使得大国之间不会真正爆发全面战争。

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瓦解了殖民主义支配的世界,大国间关系在联合国的框架之下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但是70年来大体的和平不能掩盖国际关系中的种种冲突与危机,时常出现的局部战争提醒着我们硝烟从未远去。全面的战争是否还会出现,不同人会有不同看法,但至少,所有人都不希望它出现,都期盼着完全和平的世界。

尊重生命,战争是否可能完全消亡?

之前都是从历史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战争。但如果单从生命的角度,我们该如何看待战争,战争是否可能完全消亡?
顾云深:从哲学的角度,不论是否正义,战争都应当被消灭。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靠制度来维持,但若能在国家间达成一种共识,相互依赖,和平的机会可能会有所提高。

金光耀: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而言,国家消亡,阶级消亡,那么战争就会消亡。人类还未达到足够的文明程度,战争不会消亡。

沈丁立:人是动物,人不仅有人性,还有动物性,而动物是非理性的。如果能克服人性中的动物性,消除仇恨,增加理解,或许就能消除战争。


现在和未来,中国是否有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们中国的GDP排在世界的第二位,但其中必然有不少水分。中国在现在和未来是否有核心竞争力?

沈丁立:中国的GDP的增长的成就是不可否认的,总量与身后国家相比优势比较大,即使挤掉水分,应该也还是世界第二的水平。说道核心竞争力,我认为中国是有的。举些例子,中国的“天河二号”的运算速度已经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超级计算机,美国为了限制我们对主要研制单位实施了芯片的限售;我们的航天技术也是高速发展,天宫一号的升天足以让美国感到危机感;再比如华为,它是目前国际上少有的对于专利发明如此重视的公司,我有理由相信在几年内华为在手机领域可以超越三星。这些都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应当有充分的自信。但是,自信的同时不要忘了谦卑,在日本、在美国身上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嘉宾寄语

沈丁立:自信和谦卑。

金光耀:不论各位是否历史专业,学习历史就能懂得谦卑。

顾云深: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曹景行:学历史就是在看人,看透了历史就是看透了人。




Copyright©2013 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电话:021-65642280 传真:021-65645539